1.悯农二首白居易
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 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
锄禾日当午, 汗滴禾下土。 谁知盘中餐, 粒粒皆辛苦。
2.咏史李商隐
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。
何须琥珀方为枕,岂得真珠始是车。 远去不逢青海马,力穷难拔蜀山蛇。几人曾预南熏曲,终古苍梧哭翠华。
还有就是杜甫的诗,他比较忧国忧民,写民众艰苦生活和权贵奢华生活的很多,你可以再找找。追问
谢谢,能不能再给点?第一首有错误,是李绅,不是白居易。
追答
1.太平乐词二首白居易
岁丰仍节俭,时泰更销兵。
圣念长如此,何忧不太平?
湛露浮尧酒,薰风起舜舞。
愿同尧舜意,所乐在人和。
2.下边是抄百度的,你自己再看看。
曹操《度关山》:世叹伯夷,欲以厉俗,侈恶之大,俭为共德。
朱熹:葱汤麦饭两相宜,葱补丹田麦疗饥。 莫谓此中滋味薄,前村还有未炊时。
赵朴初《宽心谣》:少荤多素日三餐,粗也香甜,细也香甜;新旧衣服不挑选,好敢御寒,坏也御寒
俭如奢易,由奢入俭难
精打细算 油盐不断
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.(李商隐)
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——选自 朱子治家格言
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.(诸葛亮)
奢者狼藉俭者安,一凶一吉在眼前。 白居易
有关于节俭方面的古诗(10首)1、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
大意:即使是一顿粥、一顿饭,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;即使是半根丝、半根线,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。
2、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
大意: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,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。
3、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
大意:节俭,是善行中的大德;奢侈,是邪恶中的大恶。
4、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
大意: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,只有勤于劳作,财物才不会匮乏。
5、俭节则昌,佚则亡。
大意:节俭就会昌盛,佚享乐就会败亡。
6、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大意: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,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。
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,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。
7、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大意:纵观历史,大到邦国,小到家庭,无不是兴于勤俭,亡于奢靡。
8、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
大意: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,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。
9、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大意: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,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。
10、取之有度,用之有节,则常足。
大意:有计划地索取,有节制地消费,就会常保富足。
二、关于节俭的成语:【熬肠刮肚】:指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。
【卑宫菲食】:指宫室简陋,饮食菲薄。
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。
【羔羊素丝】:羔羊:小羊羔,此指小羊羔的皮;素:白。
用小羊羔的皮毛缝制衣服,用素丝作为装饰。
旧时称赞士大夫正直节俭,品德与仪表一样美。
【监门之养】:监门:看门人;养:衣食供应。
比喻困窘、节俭的生活。
【俭存奢失】:俭:节俭。
存:留存。
奢:奢侈。
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,奢侈的人必然败亡。
【俭可养廉】:俭:节俭;廉:廉洁。
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。
【俭者心常富】:俭:节俭;富:富足。
节俭的人常常觉得很富足。
【节衣素食】:节:节减;素:蔬菜类食物。
省吃俭用,生活节俭。
【戒奢宁俭】:戒:戒除;奢:奢侈;宁:宁可,宁愿;俭:节俭。
宁愿节俭,也要戒除奢侈。
【戒奢以俭】:戒:戒除;奢:奢侈;俭:节俭。
用节俭来消除奢侈。
【居不重席】:坐卧处不铺两层垫子。
比喻节俭。
【居不重茵】:坐卧处不铺两重垫子。
比喻生活非常的节俭。
同“居不重席”。
【居穷守约】:居穷:处于穷困状态;守约:保持节俭。
指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。
【克俭克勤】:克:能够。
既能勤劳,又能节俭。
【克勤克俭】:克:能够。
既能勤劳,又能节俭。
【俛拾仰取】:俛,同“俯”。
指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,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。
形容极其勤劳节俭。
【贫不学俭,富不学奢】:贫穷的人不学节俭也会节俭,富有的人不学奢侈也会奢侈。
形容环境、习惯对人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影响。
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词有哪些?1. 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地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
[清]朱用纯2. 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,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李绅《悯农》3. 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
诸葛亮 《诫子书》4. 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〔唐〕李商隐《咏史》5. 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〔北宋〕司马光6. 节俭朴素,人之美德。
〔明〕薛瑄7. 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
《尚书·大禹谟》。
1. 李商隐《咏史》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。
何须琥珀方为枕,岂得真珠始是车。
远去不逢青海马,力穷难拔蜀山蛇。
几人曾预南熏曲,终古苍梧哭翠华。
注释:①本篇题为“咏史”,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。
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。
②《韩非子·十过》载,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,由余对曰:“臣尝得闻之矣,常以俭得之,以奢失之。
”③沈约《宋书》载,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,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,即命捣碎分付诸将。
④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“径寸之珠,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”,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,“将以照干里,岂特十二乘哉”!得真:全诗校:“一作待珍。
”⑤青海马: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,据说能日行千里,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。
赏析:这首诗,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,概括为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”。
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,包含着深刻的用意,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。
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,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,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,但在他的诗中,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。
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。
2. 《尚书·大禹谟》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
译文: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,居家生活俭朴。
注释:克勤于邦: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。
克俭于家:在家生活节俭。
3. 李绅《悯农》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,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译文: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,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。
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,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?注释:⑴悯:怜悯。
这里有同情的意思。
诗一作《古风二首》。
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。
⑵粟:泛指谷类。
⑶秋收:一作“秋成”。
子:指粮食颗粒。
⑷四海:指全国。
闲田:没有耕种的田。
⑸犹:仍然。
1. 君子以俭德辟难。
——《周易?否》解释: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。
2. 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
——《尚书?大禹谟》解释: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,居家生活俭朴。
3. 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
——《左传?庄公二十四年》解释:节俭,是所以的品德共有的;奢侈是最大的坏习惯。
4. 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
——《左传?宣公十二年》解释: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,勤劳就不会缺少衣食。
5. 俭节则昌,佚则亡。
——《墨子?辞过》解释:俭节还是 佚,决定事业的兴亡。
6. 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——李绅《悯农》解释:正午时分,农民还在为禾苗除草,汗水不断的滴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壤里.谁知道我们盘中的美餐,它们粒粒都凝聚着农民的辛苦。
7. 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——李商隐《咏史》解释:纵观历史,大到邦国,小到家庭,无不是兴于勤俭,亡于奢靡。
8. 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
——《新五代史?伶官传序》解释: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,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。
9. 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——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解释: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 ,轻而易举;若是丰衣足食变成缩衣节食,那就面有难色。
10. 取之有度,用之有节,则常足。
——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三十四解释:有计划地索取,有节制地消费,就会常保富足。
关于节约的古诗句1. 春种一粒粟, 秋收万颗子。
四海无闲田, 农夫犹饿死。
(出自唐 李绅《悯农》)2. 锄禾日当午, 汗滴禾下土。
谁知盘中餐, 粒粒皆辛苦。
(出自唐 李绅《悯农》)3. 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。
何须琥珀方为枕,岂得真珠始是车。
远去不逢青海马,力穷难拔蜀山蛇。
几人曾预南熏曲,终古苍梧哭翠华。
(出自唐 李商隐《咏史》)4. 岁丰仍节俭,时泰更销兵。
圣念长如此,何忧不太平?(出自唐 白居易《太平乐词二首》)5. 葱汤麦饭两相宜,葱补丹田麦疗饥。
莫谓此中滋味薄,前村还有未炊时。
(出自宋 朱熹《麦饭诗》)
勤俭节约古诗词勤俭节约古诗词奢者狼藉俭者安,一凶一吉在眼前。
白居易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,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;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,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。
萨迪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,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。
恩格斯 清贫,洁白朴素的生活,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! 方志敏 不戚戚于贫贱,不汲汲于富贵。
陶渊明 社会犹如一条船,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。
易卜生 世间的活动,缺点虽多,但仍是美好的。
罗丹 如果天下平静无事,到处都是溢美和逢迎,那麽,无耻、欺诈和愚昧更将有滋长的余地了;没有人再揭发,没有人再说苛酷的真话! 别林斯基 金钱这种东西,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,若是过多了,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。
万爱千恩百苦,疼我孰知父母?《小儿语》 白头老母遮门啼,挽断衫袖留不止。
〖唐〗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,婺宿沉芒寂夜台。
《格言集锦》 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〖唐〗孟郊 昔孟母,择邻处。
子不学,断机杼。
《三字经》 母亲,人间第一亲;母爱,人间第一情。
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——那便是母爱。
字严 成功的时候,谁都是朋友。
但只有母亲——她是失败时的伴侣。
郑振铎 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
《诗经》 无父何怙,无母何恃?《诗经》 父之美德,儿之遗产。
字严 父母德高;子女良教。
《格言对联》 有子且勿喜,无子固勿叹。
〖唐〗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,不知男女催人老。
〖唐〗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;世间最难得者兄弟。
《格言联璧》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;为人子女天下大孝。
《格言联璧》 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抚我,畜我,长我,育我, 顾我,复我。
《诗经》 父不慈则子不孝;兄不友则弟不恭;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。
〖南北朝〗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,外无严师友,而能有成者少矣。
〖宋〗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,我继述之;父母所重念者,我亲厚之。
《格言联璧》
关于节约的古诗有哪些,现代关于节约的名言又有哪些君子以俭德辟难。
【出处】《周易·否》。
【大意】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。
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
【出处】《尚书·大禹谟》。
【大意】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,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。
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
【出处】《左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。
【大意】节俭,是善行中的大德;奢侈,是邪恶中的大恶。
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
【出处】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。
【大意】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,只有勤于劳作,财物才不会匮乏。
俭节则昌,佚则亡。
【出处】《墨子·辞过》。
【大意】节俭就会昌盛,佚享乐就会败亡。
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【出处】李商隐《咏史》。
【大意】纵观历史,大到邦国,小到家庭,无不是兴于勤俭,亡于奢靡。
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
出处: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序》。
大意: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,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。
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【出处】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。
大意: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,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。
取之有度,用之有节,则常足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三十四。
【大意】有计划地索取,有节制地消费,就会常保富足。
惟俭可以助廉,惟恕可以成德。
【出处】《宋史·范纯仁列传》。
【大意】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,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。
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
【出处】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。
【大意】即使是一顿粥、一顿饭,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;即使是半根丝、半根线,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。
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——诸葛亮《诫子书》。
悯农二首--李绅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春种一粒粟, 秋收万颗子。
四海无闲田, 农夫犹饿死。
春游唐刘兼圣主未容归北阙,且将勤俭抚南夷。
咏史--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天下之事,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侈。
--陆游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地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
[清]朱用纯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,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
〔三国时期〕诸葛亮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〔唐〕李商隐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〔北宋〕司马光节俭朴素,人之美德。
〔明〕薛瑄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。
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名言: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。
—— 卢梭节约莫怠慢,积少成千万。
—— 范继亭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,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。
—— 王永庆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,而不得要领的瞎忙,却等于乱放空炮。
—— 培根合理的安排时间,就等于节约时间。
—— 培根
需要12首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(要完整、作者、诗名)1.悯农二首 白居易春种一粒粟,秋收万颗子。
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。
锄禾日当午, 汗滴禾下土。
谁知盘中餐, 粒粒皆辛苦。
2.咏史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。
何须琥珀方为枕,岂得真珠始是车。
远去不逢青海马,力穷难拔蜀山蛇。
几人曾预南熏曲,终古苍梧哭翠华。
还有就是杜甫的诗,他比较忧国忧民,写民众艰苦生活和权贵奢华生活的很多,你可以再找找。
节约古诗大全悯农二首李绅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春种一粒粟, 秋收万颗子。
四海无闲田, 农夫犹饿死。
咏史 --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天下之事,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侈。
--陆游
有关节约粮食的诗句???有关节约粮食的诗句有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、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”等。
(一)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古诗作品《悯农》第三四句,其全诗文曰: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。
诗词大意为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,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。
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,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。
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,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,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,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、深刻且真实。
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,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,让人倍加珍惜粮食。
(二) 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”语出自唐代李商隐的《咏史二首·其二》。
全诗文曰: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
何须琥珀方为枕,岂得真珠始是车。
远去不逢青海马,力穷难拔蜀山蛇。
几人曾预南薰曲,终古苍梧哭翠华”。
诗词大意为纵览历史,凡是贤明的国家,成功源于勤俭,衰败起于奢华。
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,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?想要远行,却没遇见千里马,力单势孤,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。
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《南风歌》?天长地久,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。
这首诗的第一句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”直接点题,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,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,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。
版权